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程项目 > 园林景观

历年重大工程|复制清康熙天体仪

发布日期:2024-12-11    作者:

  1987年7月,受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委托,金属公司为比利时复制清代康熙十二年(1673年)所制天体仪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康熙天体仪

微信图片_20241211111120.png

  天体仪,古称“浑象”,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。该天体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,制于康熙八年至十二年(公元1669-1673年),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,仪重3850千克,仪高2.735米,是中国历朝唯一存世的浑象,现位于北京古观象台台顶。

  该仪用途有60多项,但它主要用于黄道、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、月、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。

微信图片_20241211111107.png

  天体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空心铜球,球面上刻有纵横交错的网格,用于量度天体的具体位置;球面上凸出的小圆点代表天上的亮星,它们严格地按照亮星之间的相互位置标刻。整个铜球可以绕一根金属轴转动,转动一周代表一个昼夜,球面与金属轴相交于两点:北天极和南天极。两个极点的指尖,固定在一个南北正立着的大圆环上,大圆环垂直地嵌入水平大圈的两个缺口内,下面四根雕有龙头的立柱支撑着水平大圈,托着整个天体仪。

  利用浑象,无论是白天还是阴天的夜晚,人们都可以随时了解当时应该出现在天空的星空图案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复制天体仪

微信图片_20241211111248.png

  金属公司制作的天体仪复制品由空心铜球、地平环、子午环、底盘组成,重约4.5吨,总高2.7米,球体直径2.13米,共有200多个零部件,球面还嵌有1895颗星。

  金属公司采取精密铸造、机械加工及雕錾技艺相结合的方法,运用铸造、平錾、剔錾、表面处理等工艺,不仅将原作诸多细节一一还原,还复原了原作的缺失部分,复制品具备传动、演示星座运行等功能。

微信图片_20241211111205.png

微信图片_20241211111226.png

微信图片_20241211111234.png

  在1988年9月23日召开的鉴定会上,专家表示这项工作为大型古文物复制开创了先例。1989年12月,金属公司复制的清代“康熙天体仪”荣获轻工业部科学进步二等奖。




010-82060209;13811301432服务热线

网站右侧二维码图 关注官方微信